情 系 地 质--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时间:2017/2/23 浏览数:2079次 来源:职工天地
今年出野外之前的某天上午,我正在修改本年度项目施工方案,身后领导递过来一本书,话没多说,只说“有时间看看”。由于当时手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只是拿起来看了看封皮,上面写着《温家宝地质笔记》7个大字,下面注明地质出版社,简洁大方,书的封面印有专用野外工作记录簿纸业,上面有文字记录及两幅地质剖面图,字迹有点模糊不清。因没有太多时间,就随手把书放在了一边,要说对这本书的正式阅读还是从今年出野外后8月份开始的。 自从看了《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我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爱不释手,阅读前面内容时迫切想知道后面的记录,但又生怕错过了中间的精彩内容,因此放下了手中一贯的杂志和其它书籍。以前对温家宝同志的了解都是在他担任总理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等方面的了解,给人的印象是务实、稳重、亲切、和蔼,此次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尤其作为地质行业的一员,对于温家宝同志这位地质前辈,书中描述的工作场景及野外实地记录,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隐隐有种无形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温家宝同志在工作人生的道路上那不畏艰难困苦、乐观向上、追求上进,做事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更是让人钦佩,有太多值得年轻地质工作者学习的宝贵精神,教会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如何为人处世,笔记字字珠玑,句句箴言,给年轻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生活上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让我对温家宝同志尊敬、爱戴的同时,犹然又多了一份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钦佩和敬仰。 仔细品读,该书收录了温家宝同志自1968年到1985年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生活学习笔记、地质资料的原始手记印件以及相关工作的照片,真实客观的记录了一位普通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为祖国找寻矿藏的昔日风采和一位承担国家重要领导责任人的历程细节。 翻开温家宝同志的地质笔记,所见字迹整齐工整,图文并茂,内容质朴真实,一笔一画之间,隐约能感受到作者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目标、严于律己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本书字里行间里透露着温家宝同志是一位非常热爱地质事业、热爱生活的人,在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总能乐在其中,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即使你不懂地质,只要你认真阅读,也会在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 高山为伴,风雨无阻。众所周知,地质工作异常辛苦,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书中记录温家宝同志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酒泉,在那里一干就是15年。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却从未叫过苦,更未想过放弃。他常常自勉“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一本让人励志的书,温家宝同志在书中这样写道“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意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努力从书中汲取营养,广泛涉猎书籍又勤奋锻炼的热血青年,他的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我们每一个地质人都应该以温家宝同志为镜,在困难无助、在将要懈怠之时,以其乐观向上、孜孜追求的精神为指引,踏实进取、努力工作,献身于祖国的找矿事业。正如他在笔记中所写“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是一本有极大教育意义的书,温家宝同志在书中自序里这样写道“我感谢培养我成长进步的艰苦环境和呵护我的园丁、师长,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我才能从西部地区一个普通的地质队员逐步成长为承担重要责任的领导人”。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感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是人与人之间凝聚力的内核。虽然温家宝同志官至国家总理且现已退休,但他始终不忘一路走来培养和陪伴他进步的园丁、师长,不忘改革开放的伟大,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事着地质找矿事业,以此来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这是中国地质史上一本系统且又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教材,是地质工作者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是一部诠释献身地矿事业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史书,它不仅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且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书中还蕴藏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育、激励现代地质队员健康成长,献身地质找矿事业和践行“三光荣”精神的好教材。年轻一代地矿职工只有深藏对党对国家对地矿事业高度负责的意识和责任,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崇尚科学,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才能传承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才能书写出新一代地质队员的精彩人生。
|